由于学生市场需求锐减和反移民政策的影响,四分之一的澳洲大学正遭遇沉重的成本削减压力,数千个职位面临风险。
据《澳洲金融评论》的一项分析,九所大学的重组措施预计将合计削减约6.5亿澳元,并导致至少2200个职位流失。
这场动荡始于四年前,当时受到全球疫情的影响,边境关闭和国际学生的流失迫使高校裁减了17300个职位。
如今,健康的就业市场和生活成本压力使得许多成年学生选择不再入学,导致本地入学人数减少。
政策突变:留学生名额遭“腰斩”
27万上限,八大名校首当其冲
澳洲政府宣布2025年留学生总数上限为27万,比2023年减少3.5万。悉尼大学、UNSW、墨尔本大学等“八校联盟”被砍数千名额,其中:
悉尼大学:从12790人降至11900人
UNSW:从11075人锐减至9500人
墨尔本大学:从10000人缩至9300人
部分高校“断崖式”削减
澳洲天主教大学:招生上限暴跌55%,明年仅1700人(今年3770人)
Holmes Institute:从4500人骤降至980人,被迫关闭3个校区、裁撤100名员工
40%国际生比例限制
新规要求高校留学生占比不超过40%,悉尼大学需砍掉1.2万个名额,墨大削减7725人。
连锁反应:高校“裁员潮”爆发
ANU领衔,14000+岗位恐消失
澳洲国立大学:已裁158人,预计年底再砍,财务赤字达2.5亿澳元
联邦大学:5年内第5次裁员,163人失业(占总数10%)
悉尼大学:冻结招聘,削减开支应对“资金短缺”
华人职员亲历“行业寒冬”
Ruby(塔州大学行政岗):“岗位只出不进,人均工作量翻倍,工资却不变。”
Helen(ANU学者):“终身教职锐减,合同工占多数,很多课程因缺钱停开。”
教育质量受冲击
商学院成重灾区,180+课程因生源不足停开
导师、客座讲师职位被砍,学生可选课程大幅减少
背后原因:移民紧缩与行业洗牌
政府目标:净移民降至26万
工党通过学签收紧控制移民,国际教育产业(年贡献480亿澳元)首当其冲。
高校财务危机
八大名校30%收入依赖留学生学费
莫纳什大学等“幸存者”名额反增(从8310人涨至10000人),但中小型机构濒临倒闭
争议:公平or惩罚?
支持方:防止大学“企业化”,保障本土教育质量(如昆士兰大学校长观点)
反对方:偏远地区高校遭“误伤”,如西悉尼大学校长怒批计算公式“令人震惊”
未来展望:留学澳洲还香吗?
对留学生:名额紧张,申请竞争加剧,需提前规划
对求职者:高校岗位缩水,转向私校或海外成新选择
对行业:短期阵痛难免,长期或倒逼高校转型